您现在的位置是:热点 >>正文
大棚番茄有机生态型 无土栽培技术 番茄土传病害发生越来越重
热点96人已围观
简介番茄是我国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之一,具有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强的特点,在促进劳动力就业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在连作栽培条件下,番茄土传病害发生越来越重,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有机 ...
番茄是大棚我国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之一,具有品质好、番茄产量高、有机抗逆性强的生态术特点,在促进劳动力就业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型无但是土栽近年来在连作栽培条件下,番茄土传病害发生越来越重,培技严重影响番茄的大棚产量和品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具有节水、番茄减肥、有机省工、生态术降低农药使用量、型无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土栽能在不适宜农业生产的培技场地进行生产等特点,是大棚有效解决土壤连作障的重要栽培技术,现将大棚番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供生产者参考。
1种植前的准备
1.1安装栽培槽
8m宽的钢架大棚内安装5条栽培槽,可采用地上式或地下式的栽培槽。用砖或防腐木做成内径宽45~50cm的南北向栽培槽,槽边框高20~25cm,槽距75~80cm,栽培槽的长度依大棚长度而定,一般不超过40m。为避免积水,槽的两端坡降2°左右。为防止发生土传病虫害,栽培槽的底部需与土壤隔离,可在栽培槽底部铺设一层塑料膜,将塑料膜边缘固定在栽培槽壁上。为便于沥水,在底部铺3~5cm粗基质,如粗炉渣等,再填栽培基质。
1.2填充栽培基质
栽培基质包含有机基质和无机基质,有机基质如菇渣、粉碎的玉米秸秆、锯末等,使用前充分腐熟灭菌;无机基质如河沙、陶粒、炉渣等。结合当地情况,以就近为原则选取2~3种有机基质和1~2种无机基质按7∶3~8∶2的体积比混合。然后每1m3基质中添加10kg腐熟鸡粪和1.5kg三元复合肥(15∶15∶15),充分混匀后填入栽培槽中。基质在作物收获后进行消毒并适当补充,可使用3~5a。1.3铺设灌溉系统填充完栽培基质后,每条栽培槽内铺2根滴灌管,然后在滴灌管上盖一层地膜。过滤后的雨水是比较理想的灌溉水源,也可采用井水灌溉。若采用雨水灌溉需配套一个蓄水池,利用小水泵供水。
2育苗
2.1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选取具有生长势旺、结果能力强、耐低温弱光、品质好、抗病性强、耐运输等特点的番茄品种,如中蔬5号、华番系列、进口品种红帅等。
2.2浸种
将种子浸泡在50℃温水中,不断搅动,30min后取出,再置于20℃温水中浸泡6~8h,用手搓洗后,捞出催芽。还可采用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等,对番茄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2.3催芽
用湿布包好浸种消毒后的种子,平放在盘内,置于恒温箱中进行催芽,恒温箱保持25℃左右,36h后即可出芽。3育苗采取穴盘育苗,基质按草炭∶蛭石为2∶1混合,每1m3基质中添加3kg消毒鸡粪和0.5kg复合肥,充分混匀后装入50穴育苗盘中,每孔播1粒种子,然后覆盖一层薄基质,育苗
盘下铺一层塑料膜使之与土壤隔开。温度白天22~25℃,夜间15~18℃。保持基质湿润,待苗长至3~4片真叶即可移栽。4定植定植前先往栽培槽内灌水,使基质充分吸水。选取长势均匀、无病虫的壮苗,每槽定植2行。株距30cm,每667m2定植3000株。定植时番茄苗基质坨略低于畦面基质,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早春栽培采用大棚套小拱棚,以利于提温缓苗。
5田间管理
5.1水肥管理
番茄栽培过程中,应根据植株大小和天气情况等进行浇水。定植后一般3~5d浇1次水,使根际基质保持湿润。坐果后需勤浇水,晴天每天9:00、17:00各浇1次水,每次15min左右,阴天可根据基质的湿润情况减少浇水量或浇水次数。番茄产量高、生长期长,栽培期间需要追肥。定植后20d至坐果前,每10d追肥1次,每次每667m2追硫酸钾型复合肥15kg;坐果后每7d追肥1次,每次每667m2追硫酸钾型复合肥20kg。肥料均匀撒在离根约5cm处,经灌溉水溶解后渗入基质中被作物吸收。
5.2植株调整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番茄采用无限生长型品种,通过吊蔓牵引枝条。待番茄6片叶左右时,将塑料细绳一端固定在大棚上的铁丝上,另一端系在植株茎基部,每3~5d将绳绕在植株上,使番茄植株保持直立生长。番茄进入初花期后,采取单蔓整枝的方式,只留主蔓,侧蔓10~15cm长时抹去,选择早晨
露水干后进行,整枝一般与绑蔓同时进行。
5.3保花保果与疏果
番茄大棚早春栽培时,大棚内低温弱光,不易坐果。为提高坐果率,可在7:00~10:00用番茄灵、2,4-D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蘸花来提高坐果率。按适宜浓度配好植物生长调节剂后,将番茄整个花穗在溶液中蘸一下即可。番茄是自花授粉作物,为提高坐果率,也可采用振荡授粉,振荡授粉在每天开花后9:00~11:00进行。为确保果实均匀一致,番茄需及时疏果,中果型番茄每穗保留4~5个果,大果型番茄每穗保留3~4个果,及时去除其余畸形果和小果,以免浪费养分。
6病虫害防治
6.1病害防治
番茄病害防治,应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结合化学防治,在发病前预防。早春栽培在晴天中午温度较高时,及时卷侧膜通风,降低大棚内湿度。番茄生育中后期,及时摘除植株下部的黄叶、病叶、老叶和病果,带出大棚外深埋或烧掉,注意田间操作接触病株后不要再碰正常植株。
番茄主要病害有灰霉病、叶霉病、早疫病和晚疫病等。灰霉病可选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0g/L异菌脲悬浮剂400~8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9d喷1次,连喷3次;叶霉病可喷洒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6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早疫病,发病初期喷洒500g/L异菌脲悬浮剂400~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0~320倍液防治,也可每667m2用45%百菌清或10%腐霉利等烟雾剂300~400g在傍晚熏蒸;防治番茄晚疫病,可选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52.5%噁铜·霜
脲氰水分散粒剂10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6.2虫害防治
番茄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棉铃虫等。蚜虫可用4%阿维·啶虫脒乳油3000~5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此外还可、于植株顶部40cm处悬挂黄板(25cm×20cm)诱杀成虫,每667m2用量30~40张;白粉虱发生初期,每667m2可用20%异丙威烟剂200~300g熏蒸大棚,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棉铃虫可选用2%甲维盐乳油1000~1400倍液或5%氟铃脲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每7d1次,连续2~3次。
7采收
番茄在转色期即可准备采收上市,采收时尽量做到轻摘、轻放,并去掉果柄,以防运输中把果实扎坏。采收后,果实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分级、包装和销售。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长江蔬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有机,浸泡,种子
Tags:
转载: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网络,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灵犀云舍”。http://682672.hrtwrk.com/news/48c95398998.html
相关文章
中华商标协会发布《知名商标品牌评价规范》团体标准
热点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由中华商标协会联合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中国消费者报社、《中国名牌》杂志社、中国酒业协会等十余家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专业机构、新闻媒体,共同起草制定的 ...
【热点】
阅读更多碳酸酐酶固定及在二氧化碳捕集应用研究进展(三)
热点使用 MEA 溶剂吸收 CO2是迄今为止捕集 CO2最成熟的技术。但是,MEA 溶剂仍存在再生能量高、溶剂降解、挥发性大、毒性大等问题。Feron]认为可形成碳酸氢盐的溶剂如叔胺和碱性碳酸盐)是一种很 ...
【热点】
阅读更多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
热点油茶Camelliaoleifera)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作物之一,为我国所特有,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油茶籽油俗称茶油,又名山茶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油茶成熟种子中 ...
【热点】
阅读更多